查看原文
其他

新视野 | 十年之后,物联网盛宴开席

科Way 科Way 2024-01-09


“数字孪生与元宇宙融合”“网络安全引更多关注”“医疗保健物联网方兴未艾”“治理和监管更受重视”,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2023年物联网领域的四大趋势,并预期2023年全球将有超过430亿台设备连接到物联网上,它们将生成、共享、收集并帮助人们以各种方式利用数据。



数字化技术与物联网之间相辅相成的联系也愈发引起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在日前举行的2022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谭建荣、倪光南等11位院士达成共识:物联网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愈加凸显,将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力量。


他们共同发出倡议——布局适度超前的数字新基建、攻关面向未来的数字新技术、拓展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新应用、打造开放协同的世界级物联网集群。




物联网有了什么新变化?

在层出不穷的未来科技新词汇中,物联网不算新鲜事物。早在10年前,物联网就被视为前瞻产业的技术概念,如今这项技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创新理念以及商业模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京通州、延庆地区的光伏电站,利用物联网技术破解大规模分散式光伏发电运维难题,带来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厂,小到一块钢板的分拣,大到十多吨桅杆装配,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化完成;


国家西北边境中欧班列最后一站,新疆乌鲁木齐陆港集结中心“丝路智港”数字孪生,实现各类场站各类现实信息在数字世界的精准映射;


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上海浦东城运中心城市大脑,利用物联网技术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


甚至在今年世界杯葡萄牙Vs乌拉圭那场比赛,关于C罗头球的那场悬案都由一个嵌在球内的传感器——这样的物联网黑科技做出了有力的决断……


最新发布的《2021-2022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物联网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主要是元宇宙概念火热带动全球物联网市场持续向好。2021年全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63万亿元。


从传感网,到物联网,到现在的AIoT以及元宇宙,信息网络技术层出不穷,但基本信息链条始终不变。


“物联网的信息链条基本没有改变。”原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封松林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从事我国无线传感网系统的战略研究。在他看来,物联网无论被冠以什么新概念,其数据采集、传输、反馈,这样一条信息链路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物理世界的感知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计算机处理计算,最终应用或者反馈控制,形成闭环。”


在新一波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是无法忽视的存在。“AI与物联网之间相辅相成,物联网为AI采集必要的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AI庞大的算力则为物联网提高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封松林表示。


AIoT其实是为物联网的整个信息链条插上了AI算力的翅膀。而算力和网络传输速度的大跃进将会给整个链路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与IoT相比,AIoT在终端设备加入AI计算引擎,使得如摄像头、机器人这样的智能终端能够与现实世界进行实时交互响应,比原来数据传输到云端再反馈结果的方案更加灵活,效率更高。


低延时、大带宽、海量连接的5G通讯技术也在加速各个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智能变迁。


“5G物联网不仅是物联网的一种连接方式,而且5G内生的一些特点赋能了物联网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过去,物联网采集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但因为通信网络带宽不足、时延较大,导致人工智能决策不能第一时间反馈到物联网层面去执行,而5G的高带宽、低时延打通了数据从采集到决策的全过程,将物联网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无缝融合。同时,人工智能芯片与操作系统可以直接嵌入5G物联网模块构成AIoT终端。


“以前需要通过专网实现的方案,现在只要移动通信网+前端传感器就能解决。”封松林据此推断,未来将会出现各种各样低成本、高可靠的传感器,为其提供信息系统与物理世界的接口。更多的智能设备汇集到前端,边缘计算、分布式计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集中式网络架构发生相应改变。


此外,AIoT落地的基础需要海量数据“饲养”,因此应用领域数字化程度影响着物联网对“智能”新大陆的开发。



治理数字化荒漠

在场景带动下,物联网设备要与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信息交互联动,垂直细分行业的数字化程度是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核心是通过OT与ICT深度融合,通过行业数据采集、开放、分析、共享,从而形成行业知识,并将行业知识注入现有产品。尤其是体系庞杂、信息化进程缓慢、数字化渗透率低的工业互联网,由龙头企业牵引的数字化供应链必须加快脚步。


另外,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芯片在AIoT产业链条的重要地位愈加突显。一方面,疫情影响下催生的无接触经济将加速IoT设备智能化进程,牵动未来半导体需求。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牵动全球集成电路供应链持续调整,国内芯片产业短板突显。


拥有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条的浦东始终保持啃硬骨头、坐冷板凳的硬核创新底色,将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上勇担使命,联合产学研,助力物联网产业及其应用领域走出困局。


在数字化转型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浦东正全力以赴。


浦东数字基础设施部署超前,率先在5G、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发力,走在全市前列。5G室外基站数和示范应用数居全市之首,区内千兆光网实现100%全覆盖。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布局,万国数据、招商银行、中国人寿等被评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完成改造,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达576.06公里。


在产业政策方面,浦东发布的《浦东新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集中突破50项关键技术,形成10个标志性科技成果,建成10个开放创新平台,打造300个典型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并推出30家企业成为浦东新区经济数字化转型“首批标杆”,以标杆示范带动全区企业投入数字化转型浪潮。


文字丨科Way

美编丨小H

投稿邮箱丨pdst806@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